這是台北市研考會主委公開遴選結束前夕,我所送出的自薦表內之施政理念與具體作法。
事實上當然不可能被挑中,況且,無論實際接觸或透過媒體報導,我也不覺得能跟柯p 合得來,然而,由於越來越確定要推動開放政府資料法,無論各種途徑,只要有機會提一下都得把握,透過回函確定有收到,應該有人會看到?日後再持續觀察這標榜開放的北市府,若進度輸給中央就太不像話了。
P.S. 寫作內容與風格配合情境演出,別太認真。
在施政理念上,我高度認同柯文哲市長之「開放」、「參與」兩大承諾,唯此等承諾之落實皆須以開放政府為依歸。正如同葉克膜具有標準操作流程,才不至淪為個人醫術的展現,制度化的開放政府,才能避免人去政息的循環,更不會因獨斷之開放見解而惹人非議。
開放政府制度化的關鍵,在於開放政府資料的基礎建設,非為開放資料之目的而制定,缺乏開放格式、開放授權、方便近用等要求之政府資訊公開法,絕非開放資料適切之法源依據,因此,我若就任的重要目標,就是先推動台北市政府開放資料自治條例,並以法制化環境建置作為各界最低限度之共識。
關於開放資料共識的建立,我認為外界阻力不大,首重內部溝通與說服,蓋開放政府資料論述往往偏重公民賦權,我若就任務求先讓市府同仁理解,開放資料的結果並非增加工作負擔,而是於理論與實證上皆能提升行政效率,使市府同仁皆能樂於協助推動,並以進步城市的推手為榮。
有了開放政府資料的共識並據以執行,影響所及將不只是研考業務,舉凡食安、交通、教育、醫療等各方面具體市政政見之執行,除進行統計數字的表面觀察,更易於分析其內在運作脈絡,除作為市政建設優化、實踐之基礎,更可創造公民參與之動機,讓公民運用資料創造加值應用與政府服務相輝映,在邁向偉大城市的路上與我們協力並進。
以政策考核為例,民眾對於傳統政見達成率的衡量標準信任薄弱,除主動溝通、說明,最大幅度開放藉以衡量之基礎資料外,並應與民間發起之計畫,諸如政治承諾追蹤網、柯p新政進度條等接觸、接軌,參酌其意見為必要之修訂、調整。
複雜的事物需要簡單的邏輯支撐才能堅實地成立,若獲任用,我的各項具體政見將以上述做法以一貫之來推動,但畢竟現在的政府並未妥善開放資料,其優先排序將會於就任後一段時間,以人在其位的方式對現有政策原理原則、限制,及實際成效檢視後才能排出。
儘管如此,未來必定會審視的領域是1999市民熱線,我會帶著規劃開放客服系統的經驗來進行開放設計,不僅師法國外 Open 311,更應藉此研擬市民協同解決市民問題之機制,來降低現在研考會的編制中,平均每月服務17萬餘通電話之話務管理組,其所佔人力、預算分配比例,並透過移除個資後的資料採礦,萃取出對市政有價值的資訊,讓市府脫離坐擁寶山的乞丐之窘況。
從就讀跨經濟、政策、科技與管理的研究所以來,我的專業即在於跨領域思考與解決問題,我並非特定領域的專才,也沒有進入政府服務的經驗,但也因為如此,在面臨複雜多變的市政問題時,我絕不會因循僵化,我將以我所具有迅速學習整合的能力,及公部門所缺乏創新力,以及網路世代的理解來拆解問題、做多面向判斷,並槓桿運用群眾智慧來集思廣益。
相信開放透明具有改變的力量,是個人近兩年間持續參與民間相關事務推動之動力,更由於獲致初步成果,深刻體認起而行的重要,即便今日有更適合的人選,我仍將嘗試以各種途徑推動開放政府、開放資料。
相信開放透明具有改變的力量,是個人近兩年間持續參與民間相關事務推動之動力,更由於獲致初步成果,深刻體認起而行的重要,即便今日有更適合的人選,我仍將嘗試以各種途徑推動開放政府、開放資料。
以上。
如果你都看到這了,不幫忙填坑這樣對嗎? :)
聖誕快樂來不及了,但還是可以祝各位朋友新春愉快! |